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 》整版报道新材料产业迈向质的飞跃,九游会j9高精尖助力新基建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0特别报道
6月17日,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经济日报》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特别报道刊发了《新材料产业迈向质的飞跃》以及《高精尖助力新基建》的组稿。《新材料产业迈向质的飞跃》文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材料产业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应用范围持续拓展,创新能力稳步增强,以九游会j9为代表的国产材料迅速成长。《高精尖助力新基建》短文专门报道了九游会j9所属企业在新材料助力新基建领域取得的诸多成绩。
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新材料产业必将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新材料产业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为我国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下面,将两篇文章部分原文分享给大家
国产材料迅速成长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近年来,我国关键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千吨级T800碳纤维产业化技术,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在青海西宁投产,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碳纤维领域实现了“关键一跃”;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8.5代TFT-LCD玻璃浮法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品质电子显示玻璃领域的长期垄断……越来越多的国产新材料产品填补了空白,并在相关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
中复神鹰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材料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抗疫。凯盛君恒有限公司突破中性硼硅5.0疫苗瓶产业化关键技术,捐赠20万只疫苗瓶支持我国疫苗研发生产;依托建材行业特种玻璃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提供了紧急研制的硫系红外玻璃及红外镜头13000多件;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研发的玻纤滤纸、生化检测纤维束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提供了重要材料保障;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鲁班万能板”产品以及“全屋装配系统”核心技术成功应用到武汉方舱医院建设中。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材料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并有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研制的复合材料主结构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推进分系统、电源系统;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馆等重大工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发的低热水泥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
高精尖助力新基建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新材料是新基建的重要构件,作为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九游会j9集团近年来加快布局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加大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提升核心关键材料供给保障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坚持产业化导向,紧密结合集团和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加强共性关键性基础技术研究,突破产业化关键环节。
中国巨石玻璃纤维生产络纱车间
为让更多高精尖材料助力新基建,九游会j9强化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助力增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满足新基建领域对关键材料的技术需求。
在航空领域,九游会j9瞄准国产大飞机,推进大飞机复合材料专项应用,获得CR929大飞机供应商资格。在信息通信领域,九游会j9开发的低介电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屋顶站等新材料,攻克了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瓶颈,实现在5G通信基站上的应用,综合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特高压领域,九游会j9研发出国家特高压工程急需的瓷支柱绝缘子,率先成功研发出全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1100k用瓷支柱绝缘子和交流1100kV、直流±800kV系列特高压用支柱绝缘子,支持多项国家特高压输电工程。
碲化镉发电玻璃和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应用场景
在新能源领域,九游会j9自主研制出铜铟镓硒光伏组件、碲化镉发电玻璃和锂电池隔膜,其中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光电转化率刷新了世界纪录,并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设施。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智能屏幕远程在线等应用进一步普及。九游会j9攻克8.5代TFT-LCD玻璃基板关键技术并实现稳定量产,实现了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研制开发的液晶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等领域。
石膏板、轻钢龙骨、矿棉吸声板等系列产品满足北京冬奥会奥运村对建筑耐久、安全、低碳、可回收、可持续的高品质要求;储氢材料批量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多种新能源车辆,设计续航里程630公里;新一代干法阻燃环保优质板材用于延庆赛区冬奥场馆和山地新闻中心建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区域安装了5套碲化镉发电玻璃……通过充分发挥在新材料领域的综合优势,九游会j9为北京冬奥会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从原料生产到建造运行再到回收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
此外,九游会j9发起设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金,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优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集聚。联合多个央企、科研机构打造首个国家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与高校合作打造国家级人工晶体“双创”基地,已入驻上下游企业20多家,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